如今的養豬行業,數字化變革如火如荼,大型的智能養豬場應運而生,促使著養豬業朝著高效率、低成本的方向轉型升級。
中國是養豬大國,飼養量占全世界的57%。中國也是豬肉消費大國,豬肉消費量占肉類消費的60%。中國的生豬產業產值有近1.3萬億的規模,市場潛能巨大。

豬場健康決定豬群健康
生豬養殖關系到食品與公共衛生安全,也關系到中國的糧食安全。而疫病仍是制約養豬業健康發展的主要“卡脖子”因素。同樣中國生豬產業也面臨著效率低、疫病風險高、金融服務缺失等一系列問題。
在智能化豬場中就是按照“防重于治、養重于防”的原則,將疫病防控和風險控制關口前移,以提升豬場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和智能化。通過豬場健康評估體系(管理健康、環境健康、飼料健康、豬群健康)智能化和數據處理的智能化(數據化、信息化、智能化),最終實現生豬的供給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態安全。
伴隨著生豬養殖規;内厔,高效、科技化的養殖需求愈加強烈,而智能化養豬是可行的方法,可以有效緩解養殖業存在的難點問題,給當前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突破。
在實踐中發現,智能化可以改進生產工作的指向性,并對工作行為的合規性進行監督。例如在一個豬舍內,有糞點清掃和豬只免疫兩項工作需要飼養員處理時,人工智能會根據豬舍內氨氣的含量指示飼養員是否要進行糞污清掃,減少員工在工作中的盲目作業,少做無用功,節約人力成本。

降低飼料成本 優化資源利用
生豬養殖最大的成本是飼料成本,占了將近70%。如何在降低飼料成本的同時,改善豬肉品質,是目前營養智能優化項目的兩大核心目標。
而在智能化豬場中對于營養智能優化過程就是通過建立飼料原料快速評估體系、原料動態營養成分體系、動物動態營養需求體系、豬肉品質快速評價體系和養殖效益最大化動態營養體系,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把精準供給、精準配制、精準日糧科學匹配,使得精準營養智能化來降低飼料成本,通過原料變動智能優化精準營養配方提高效益,通過精準營養與原料優選改善肉質提升品牌溢價能力。
人工智能降低了豬只的飼養成本。智能化養豬可以根據每只豬的實際情況投喂飼料,這既能減少浪費,也可以通過飼料的供給方式提高豬的消化吸收率,降低飼料成本。
同時智能化養豬完整的可追溯體系,企業可以根據豬的采食量、增重速度適時調整豬的動物營養配方方案,改善豬的肉質。不久的將來,通過營養智能優化過的良種豬肉沒準也能吃出土豬肉的味道。
企業實地運用 開創智能未來
1.以樓房養豬,打造豬場智能管理模式
桂妃山智能樓房種豬場是揚翔股份典型的智能養豬模式,其中使用了大量智能化設備及系統,實現了高度智能化生產運營,豬場通過FPF未來豬場智能管理平臺系統及設備,把“場、豬、物、人”搬上互聯網,在線同步管理,落實了“環境友好、生產高效、管理先進、產品安全”的目標。
2.智能終端管理升級 豬臉識別上線成功
新希望集團于去年將智能化養豬場落戶平谷,該養豬場把喂養自動化、過程可視化、操作智能化以及循環利用等技術應用到實際環節當中,極大地提高整體效率、降低養殖風險。而且通過豬臉識別的運用,可以第一時間發生豬只是否存在異常情況,通過智能分析的渠道,幫助飼養員找到異常原因并對癥下藥。
3.順應當前信息技術發展 使養豬實現數智化升級
牧原企業在內鄉建設的21棟樓房式豬舍,全部建成空氣全過濾的集防非瘟、防病、防臭的“三防智能豬舍”,開拓了更現代化全新的養豬方式。
而且5G全覆蓋更是讓養豬實現了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升級。喂料、豬群監測、糞污清理等全部由機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將全部應用到傳統的養殖業。
養豬行業的巨變確實已經開始了,而且有一條路徑是正在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方式給養殖業的未來帶來質的突破,進一步提升養殖效率,大幅度提高豬舍的精細化管理。
點評:邁入“新時代”需要時間 更需要實踐
綜合當前的實際發展情況可以看出,智能化將是接下來的技術趨勢。發展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行業現實情況和未來愿景,無論是養豬從業者,還是踏入養豬行業的行外企業,都需要理清現實需求和未來愿景。不能用未來愿景當作現實,而把現實當作落后。
智能化養豬有其自身的應用場景,但從實際操作來看,應用場景仍是養殖環節的某個或某幾個點,而非成體系的技術方案。因而,對于智能化的暢想,都是對未來養豬的美好愿景,都需要在養豬業的現實情況基礎上從點到面到體系,一步步來。同時,也要意識到,智能化養豬并非不需要人,而是協助人養豬,讓養豬變地更輕松更高效。

|